[讀書心得] 思考的藝術
本書利用短篇故事的模式,來說明大多數人思考的方向。
但大部分的思考方向是有盲點的,需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,才能保持客觀。
以下列出令我印象深刻的幾個思考模式:
存活者偏誤: 成功的人背後有 100 個失敗的人,100 個失敗的人背後還有 100 個失敗的人
勇將身材的錯覺: 自我錯覺,看到的是篩選的標準而不是結果
過度自信效應: 有過度自信效應,但沒有過度自卑效應 ; 不僅樂觀主義者會有過度自信症狀,悲觀主義者也同樣會高估自己
社會認同: 就算有百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,這件蠢事也不會引此變成對的
沈默成本謬誤: 投下了大量時間、精力,接近失敗還不肯放手
互惠: 人類很難抵擋虧欠感
權威偏誤: 在面對權威時,我們的獨立師考會不由自主的矮一截
對比效應: 觀察事物時,若出現兩個以上可供參照對象,我們便無法做到“絕對"的判斷
現成偏誤: 我們會借助一些易取得的現成例證,為自己描繪出一幅世界地圖 ; 我們的大腦是根據"戲劇性原則"思考,而不是根據"量化原則”
“好轉之前會惡化"的陷阱: 當專業人員對他的專業某些狀況一無所知,他就會搬出"好轉之前會惡化"這項道具
故事偏誤: 故事扭曲且簡化了現實 ; 我們總是容易被故事吸引,卻拒抽象的現實千里之外
均值迴歸: 極端的成果會與較不極端的成果交互更迭
結果偏誤: 我們總是傾向用"結果"來評斷"決定",而不是根據"當時的決定過程"來評斷"決定”
選擇的弔詭: 1.大量的選擇反而使我們內心一片茫然 2.大量的選項會導致不良的決定 3.大量選項會導致不滿
討喜偏誤: 當別人表現的對我們越有好感,我們就越容易向這些人買東西、或伸出援手
稟賦效應: 當我們擁有某件東西,主觀上我們會顯著的為這件東西加值
零風險偏誤: 人們原本可以妥善利用各種資源,讓別的問題也一並降低風險 ; 但人們卻寧願把所有資源投至零風險的目標上頭
忽視基本比率: 精確的描述誤導了我們,讓我們偏離面對統計事實
錨定: 我們會拿一些熟知的事物當出發點,借助此點推估出未知的事物
損失規避: 在獲利與損失相同的情況下,損失所造成的情緒反應,是獲利的兩倍
社會性怠惰: 只要個人可以藉團體混水摸魚,並且不會被直接看穿,這種效應就會浮現
月暈效應: 月暈效應會障蔽我們的視野,讓我們看不清事物的真貌
攔截謬誤: 我們常直觀地對故事做和諧化或合理化的理解。當有意識地思考還在暖車時,直觀的思考早已飆過了終點。直觀的思考有一個缺點,他無法抗拒合情合理的故事
框架: “美化修辭"是框架特別常見的變種
行動偏誤: 即使行動根本沒什麼用處,還是先做了再說。當我們遇上情況不明的場面時,內心便會泛起一股採取行動的衝動
不作為偏誤: 舉凡作為或不作為都會導致損害發生的場合,便會出現不作為偏誤
自利偏誤: 成功的話,全是自己的功勞 ; 失敗的話,通通都是外在的因素
雙曲貼現: 做決定的時間點與獲利的時間點越接近,我們的"情緒利率"就越容易跟著攀升 ; 當我們越有能力控制衝動,就越能避免這樣的錯誤